漫漫長途中,也許你曾有在車站等車的故事。
人潮湧動,離別,歡聚,思念與等待在車站上演...
有一位叫朵拉的女老師在車站代筆記錄了這些人,那些故事,她把它們裝進信封,可是她從未寄出過。
一日,她遇見了喪母的約書亞,這段心靈旅程就此展開。
對于這部電影,我無法用理性的語言邏輯的來分析,光影中蘊涵的真,善,美常令我感動。
開篇的時候聽見那些生活在底線(不識字,缺乏教育)的人對著銀幕訴說自己的信,十分難忘。
女人:艾迪,我心只屬意你,我不在乎你的過去,我愛你,我愛你。你在牢裏的日子,我會在外面守候你。
老人:我想寫信給一個騙我的人,索塞馬,多謝你這樣對我。我相信你,你卻騙我,還拿走我公寓的鑰匙。
約書亞的母親:耶稣,認識你是我最大的不幸,是約書亞要我寫信給你的,他想見你想瘋了,我說你遊手好閑,但是他還是想見你。
男子:喔,我想你,愛你,一望見你就想到我們的纏綿,你令我心曠神怡忘乎所以。
... ...
這其中每個人說的話充沛感情,他們是生活在底層的人民,但能誠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也許他們的故事會太繁瑣而不起眼,而生活往往是一名出色的編劇,以它純粹的本色打動人。
我喜歡這部電影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對于人物形象的拿捏和心路曆程的把握。故事的背景巴西首都裏約熱內盧曾是孩童的煉獄(非法買賣,割內髒等非法殘害兒童行爲猖獗),而導演爲約書亞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他讓朵拉這樣一位平庸的,有著本地人一些惡習(比如試圖拐賣約書亞,比如封存許多人的信件,偷摸食物)的中下階層的老女人送喪母而無法生存(其他的壞人此時對喪母的約書亞虎視眈眈)的約書亞去見父親耶稣(相對于裏約熱內盧的煉獄而言,與兄長在一起的小鎮可謂是天堂),本片尋父的曆程有如質樸而感情細膩的詩篇。
朵拉與小男孩約書亞的相識,戲裏爲他們安排了一些互動的細節,眼神的關注,言語以及約書亞的性格讓他們在茫茫人海中能互相記住對方。
磨合的戲份尤爲精彩,二人性格中有不信任,互相之間的一點兒厭惡與對對方的小算盤都在戲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磨合的結果是二人發現自己再也離不開對方。
在這一路的旅程之中,有許多平時生活細節所構成。他們形同祖孫,也許是朵拉自身與父親的故事和在生活中的經曆使得朵拉性格的本色黯然,而認識約書亞又讓她本身的性格有了愛的光彩;他們因認識對方而有收獲,朵拉變得親切,知道尊重人家的信。約書亞變得不再這麽任性,會關心朵拉,想成爲卡車司機。
最後的片段我十分喜歡。
約書亞找到了自己的兄弟,朵拉卻選擇了悄悄離開他,他們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溫暖。朵拉也完成了她的使命,她在車上寫了封信給約書亞:
我很久沒有寫信了,現在寫信給你。你說得對,你的父親和你說的一樣好。
記得以前跟我父親坐車,他會讓我一個女孩子一路上大鳴汽笛。當你開著卡車,別忘了第一個讓你開車的是我。你跟哥哥們住比較好,你值得擁有的,我無法給你。如果你想回憶我,就看看我們的合照。我是說我怕有一天,你會忘記我,我好想念我的爸爸,好想念一切一切...
電影源自于生活,當我們無法改變複雜的時局之時,平靜的記錄與抒情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我也在想自己不知在浮華社會裏,再過十年,二十年,自己還能否秉著本心生活下去?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導演,朵拉與她的鄰居有一顆善良的童心;他們告訴我生活何為堅持,何為有所為,何為愛。因爲生活,所以真誠,因爲真誠,所以動人。
好電影會予人感動,教人不抱怨的活著,接受現實與勇敢的生存,平和面對生離死別;其實人生旅途從未孤獨,一直會有人陪伴身邊,親人,愛人,只是相處的時光有長短罷了。但願想念你的時候看一看照片、望一望夜空上的星辰,低頭爲你祈福,思念寫在信上。就算有一日忘了旅程的開始,距離也不會讓彼此在記憶中褪去。願你的明天更好!
1 則留言:
寫得不錯,讓人平靜的電影!
看完之後搜了心得稍微看了下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