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12

10/03/2012

爸爸,抱




中秋的时候,媽媽發了外公作的打油詩給我

我在香港過中秋,
伴我同學香港遊。
正逢佳節倍思親,
一同過節也開心。
                           ——赠小杰
                                      (外公 中秋)
                             :-D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假期里朋友來這邊玩,我帶著他四處轉悠。
我害怕朋友沒有玩得盡興,把旅程安排滿滿
早上中環,下午尖沙咀,晚上看煙火...然後去旺角吃小吃...
朋友不慌不慢,尖沙咀就待了一天
晚上的時候要去看煙火我急著催“快點啊,再不去人就要擠爆了”
朋友漫不经心
果不其然我们没有在最佳的地点看到烟火

朋友說我不像在家鄉的樣子,如果認識這個地方的我一定不會成為“朋友”
我覺得有點難過,四天的安排我沒有時間寫作業,以為這樣就盡心了

夜里朋友跟我吃壽司的時候攤開了談
他覺得沒有必要把時間“安排”過,這樣的旅途一點也不“休閒”

翌日,我們去西貢
躺在石頭上就睡了一個下午
太陽落了下去
心很平靜




9/24/2012

十张照片之《中秋夜家事》

謝謝Anna,阿蘇,權峰,浩然的幫助。


Anna 飾演 母親
權峰 飾演 兒子
阿蘇 飾演 朋友













9/23/2012

這周的心情:心情好


我內心開心,因為得來不易的相見。

呢?




9/17/2012

光圈,光圈值,f0.95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

相機光圈是用f值。對於已經製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製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
光圈英文名稱為Aperture。

相對孔徑= [鏡頭焦距] / [入射瞳直徑] = f/d

比如某個鏡頭的焦距為50mm,入射瞳直徑為25mm,那麼該鏡頭的相對孔徑就是50/25=2。

通常表示相對孔徑的辦法是在相對孔徑前面加入[f/],比如f/1.4、f/2、f/2.8等,也有用1:2來表示f/2的。通常鏡頭標記上用類似1:2的方式更多些。

在實際使用中,很少使用“相對孔徑”的稱呼,通常都是用“光圈係數(f-Stops)”來稱呼,簡稱“光圈”或者“f-係數”。光圈值用與焦距有關的分數來表示,這也是“f值”(f stop)的由來。光圈的大小用f值衡量。

光圈的f值= 鏡頭的焦距/ 鏡頭口徑的直徑

從以上的公式可知,要達到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
F後面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於決定鏡頭的進光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
F後面的數值越大,光圈越小:簡單的說就是,在快門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比較亮;光圈越小,畫面比較暗。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可以看到:每一個數值都與相鄰數值有一個的關係,表明後一個數值的通光量為前面一個的一半,前一個數值的通光量是後面一個的兩倍。因為根據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鏡頭通過的光量與f係數的平方成反比。

比如:f/5.6的通光量是f/4的一半;是f/8的兩倍。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 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好是下一級的兩倍,例如光圈從f8 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

原理
初中的物理課裡面講到,相機的成像原理就是小孔成像。
該小孔的直徑是焦距的多少分之一就是光圈大小。
比如說,單反相機中的標準鏡頭50/1.4,就是說該鏡頭的焦距是50mm,該鏡頭的通光口徑最大是36mm,也就是焦距的一點四分之一,稱為該鏡頭的最大光圈是1.4。鏡頭中有幾片鋼片,可以將小孔的直徑變小,如變到8mm,按照8 除50 等於16分之一,也就是這時的光圈為16。
通過物理課上的小孔成像實驗知道,小孔越小,成像越清晰。因此,拍風景照的時候,我們把光圈設成11或是16,以使遠近的景物都清晰。拍人像的時候,我們把光圈放到1.4,以便使人物清晰,而背景模糊。

光圈的作用

1、控制進光量:

由於光圈控製鏡頭進光量的作用,在暗弱的光線下拍攝,需要使用大光圈鏡頭,一獲得更多的光量;而在明亮的場合,則使用小光圈不至於曝光過度。總之,可以通過光圈的調節,達到準確曝光的目的。

2、控制景深:

光圈的作用除了控制進光量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拍攝畫面的景深。關於景深以及相關的計算,參見[景深概念與計算],景深示例如下。

3、控制像質:

由於光學原理和製造成本的限制,攝影鏡頭在全開光圈時的像質並不是最佳的,通常在收縮光圈後,像質有明顯的改善。

比如下圖是表徵鏡頭像質的MTF曲線,其中黑色線對應最大光圈的情形,藍色線對應f/8的情形,曲線位置越高越平直,​​像質越好。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體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
在相同焦段下,光圈越大,也就是F值越小,背景的虛化效果越明顯,景深越淺。所以說大家想要使用相機拍攝出背景虛化明顯的照片,則相同焦段下應盡量使用大光圈。


0.95光圈
001.jpg

0.95光圈較為人所熟悉的便有 Canon 於 1961 年 8 月配搭旁軸相機 7S 推出的 50mm F0.95,鏡頭以 50mm 的標準焦距,卻提供了 52.5mm 的有效光圈口徑,造出 f/0.95 的超大光圈(50/52.5 = 0.95),作為一支傳奇性鏡頭,難怪推出近半個世紀,依然具有一定的話題性。

f0.95 利弊:

以低感光度於室內等環境拍攝,減少使用高感光,從而提高畫質。不過大光圈其實亦有大光圈的煩惱,就是光線充足的室外下,即使以相機的最低感光,最高快門依然經常出現的「到頂」的問題。

照片欣赏(此為網上下載的f0.95鏡頭拍攝照片欣賞)


參考資料


光圈.景深之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278.htm

鳳凰博報

AndyLAU.COM——什麽是光圈係數

DCFever——f/0.95 微光誘惑: Voigtlander NOKTON 17.5mm F0.95